1.现代的助人为乐的故事(不要雷锋和招雪芬的)

现代的助人为乐的故事(不要雷锋和招雪芬的)

2022年一月十七号油价-17号油价涨多少

--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高级工人技师王亮

今年36岁的王亮,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负责电气安装调试的高级工人技师。16年来,王亮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从一名职高学历的普通电工,迅速成长为全国同行业著名的电气调试能手。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的用户把聘请王亮安装调试设备作为选购该厂设备的前提条件;外国专家安排先进设备调试时间服从王亮的时间表,并想方设法花高价要把他挖走;他带的10多个徒弟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创造设计的调试软件令专家学者惊叹为“神奇”……王亮以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等。

““他就像金刚钻,没有钻不透的窟窿眼”

提起王亮,他的第一任师傅姜经成称赞有加:“我一生带了好多个徒弟,最有钻劲的数王亮。每逢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像金刚钻,没有钻不透的窟窿眼。”

王亮参加工作16年来,转战了内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主持100余台/套大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他与英、美、法、日、韩等外国专家同场合作,同台竞技,解决了无数棘手的技术难题,攻克了数不清的技术难关,创造了数百项大大小小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记录。

1993年,大连重工亏损额达2900多万元。为了走出困境,企业开发研制了技术先进的全国第一套C型翻车机。当时担任这个大型项目主调的一位主任由于担心企业效益不好临阵跳槽了。关键时刻,公司领导让王亮顶替空缺急忙赶赴石家庄工地。23岁的王亮第一次担当重任。为了尽快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在寒气逼人的季节,王亮索性将行李搬进了配电室,买了几箱方便面,一干就是3个半月,本来就瘦小的身体又掉了8斤肉。

在第一线设备安装调试的生产实践中,王亮还根据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实际需要,不断找出设计缺陷,大胆地实施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使其更加完善。王亮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软件控制程序,至今还在该设备中运行。王亮参与设计和调试的C型翻车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获得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连重工生产记录显示:10多年来,这个产品每年订货生产批量达30多台,每台价值1500多万元。

1995年下半年至1997年上半年,王亮参加秦皇岛港煤码头四期工程的建设,与日本、英国专家一起负责安置调试翻车机。初次合作,外国专家见王亮是个毛头小伙,又是个工人,有点不屑一顾,向中方负责人提出换人。王亮决心用实力证明自己。他不仅在电气施工中很快掌握了外国先进技术,而且还解决了外国专家在施工现场解决不了的一些技术难题。

一次,日方委托某厂设计制造的一台天吊调试时失灵,外国专家怎么调试都无法解决。工程进度就是金钱和效益,一天也耽搁不起。无奈,外国专家将信将疑地让王亮试试。王亮认真研究后,修改了原来电气设计,主调试车一次成功。一脸惊奇的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王亮有实力,中国工人了不起!王亮负责的电气施工一律免检。”

2000年至2001年,天津南疆港一项跨年度的重大工程摆在了王亮的面前,这是与英方专家合作安装调试两套大型双车翻车机卸车线。在调试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拦路虎”。一线翻车机调试时,货车车辆脱轨,这是设备运转中最致命、最危险的错误。英方专家先后紧急从本国调来两名技术设计人员介入调试,无果;又从中国技术代理商处调来两名技术专家参与攻关,20多天过去了,还是没有解决。大任再次降临。王亮没有退缩,如剥茧抽丝,终于在连续观测40多小时的一个瞬间,捕捉到英方软件设计程序扫描与结果输出不匹配的严重失误。王亮自信地走上调试操作台,10分钟后,这个困扰工程进度近一个月的难题迎刃而解。英方在中国的工程负责人主动找到王亮说:“天津港翻车机的安装调试工期和质量创造了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最好纪录。公司决定聘请你为东南亚地区电气调试总负责人,年薪20万元,合同首签4年。”王亮笑笑,拒绝了。

“当代技术装备结构的核心,必然有一个支撑和联结整个装备的钢梁铁骨,它是每一架钢铁设备中压不垮折不弯的脊梁。像王亮这样高素质高技能的当代工人,就是企业的钢梁铁骨,是企业的宝贝疙瘩!”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宋甲晶这样评价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