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_东营油价涨了吗现在
1.东营新区哪个加油站加油最便宜
2.全国哪里油价最低
3.在中石油一线工作是种什么体验?
4.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东营新区哪个加油站加油最便宜
没有固定区域。
1、东营新区有多个加油站,油价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地理位置、运营成本、竞争情况等等,要找出东营新区哪个加油站加油最便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了解当地加油站的油价情况:在当地加油站附近观察油价标牌,了解不同加油站的油价情况。
2、通过搜索引擎或手机应用查询当地加油站的油价信息。
3、向当地居民或朋友咨询,了解当地加油站油价情况的看法和经验。
全国哪里油价最低
新疆
新疆是全国油价最便宜的地方,92号汽油每升6.42元,95号汽油每升6.92元,98号汽油每升7.73元。不过和全国其它地方相差不多。
另外,由于新疆的昼夜温差较大,受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影响,汽油在白天和黑夜之间的体积都不一样。因此,为了公平起见,新疆采用按重量计价方式加油!
在中石油一线工作是种什么体验?
中石油的一线岗位,基本都是野外作业,当然是风吹日晒,餐风饮雪,条件艰苦可想而知。
现在虽然是条件好了,但艰苦指数依然是石油系统最高的。不同的是,以前一线的人员都千方百计的调去二线,现在是二线、三线的人员想方设法的回到一线,就是因为一线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挣得也多了,当然都愿意上一线。
我本人就是中石油的员工,所谓的一线、二线都呆过,甚至是最为安逸的三线,都曾工作过,当然最有发言权。
想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在一线岗位,是石油企业的三大艰苦岗位之一。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钻井苦,作业累,吊儿郎当采油队。
很不幸,我就是被分到了又脏又累的作业队。
钻井队常年在外打井,都是北风怒号、炎热炙烤的野地里,当然艰苦;作业队则是维修油井,成天和油管打交道,一身黑乎乎的原油;采油队则相对清闲了许多,扛把管钳,拎个样筒每一口井转悠。
相比来说,一线的员工都是年轻人居多,新来的大学生等也都要到一线去体验,气氛比较活跃,也少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虽是身体累了些,疲乏了些,但一线的员工基本都心无芥蒂,很少弯弯绕,就相对开心一些,舒坦一些。
当然了,这所谓的开心和舒坦,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方面的。
我现在又回到了一线,感觉每天野外的八小时很惬意,也很朗畅豁亮,当然愿意这么一直待到退休。
抱持我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只是这一线的待遇还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石油工人的收入和保障也不高,需要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尽速提上日程,真正使一线员工收入提高,保障到位,没有后顾之忧。
这就是一个一线员工的回答。
我为中国献石油!
我真是太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我在新疆某油田一线工作了30多年,才退休下来。一线单位都是离家较远的地方,生产区离生活基地都很远,基本上都是倒班制,有工作一周休一周的也有工作两周休两周的,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12小时的时间,在生产区都是集体生活,住公寓,公寓里的条件现在都挺好的,标准间,空调,电视,无线网都有,还有健身房,房间卫生有专门的服务员打扫,被套床单2周洗一次,吃饭在食堂集中吃,每周菜谱都会更新,主食副食都很丰富,实话说比家里的饭菜好很多。采油工巡井有巡井车,新疆油田一线基本上都是在戈壁滩,冬冷夏热风沙大,冬天最冷35 以下,夏天高温40 是常见,这些环境因素都可以克服,最难受的就是寂寞,每天上班是这几张脸,下班回到公寓还是这几张脸,上班的时间家里的事基本顾不上,所以很多有孩子的夫妻就分开倒休,这样一来夫妻见面的时间就少了,所以离婚率也很高,过去石油单位的工资和地方上的比挺高的,现在油价低迷了多年,工资 也是多年没涨,奖金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几年年轻人辞职的挺多的,单身男孩也挺多的,因为每年招聘女的少,所以男孩不好找对象。
中石油的一线工作什么体验,首先地区、工种不一样,工作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先说地区,就中石油来说,最艰苦的是新疆、其次是胜利、环境相对较好的是辽河,当然这里面环境越辛苦野外补助也会相对提高,但是就各大油田用工人数就能发现,辽河1000万产量 用工10万!而新疆产量更多用工量只有1万多,你们可以想一想。其次是工种,一线中当属钻井工工作环境最艰苦,因为钻井作业是连续作业且存在井喷,机械打击等人身伤害的危险,因此钻井工人最辛苦,采油工还好,基本就是三班倒,会依据油井的采油地点决定你的工作环境,新疆基本是戈壁滩,胜利 辽河是平原环境相对怡人,总体来说不是特别艰苦的行业。因为笔者也当过采油工。
我就是一名中石油的一线倒班工人,如果可以有别的选择,我希望你不要来!当然,如果有机会获得提升,离开一线,晋级到管理人员,哪怕是最底层的管理人员,只要不是一线工人,那就来吧!作为一名中石油的非一线工人,还是不错的!
同为石油家族,我来自中石化的一线。
作为钻井职业的一个普通职工, 我不会让我的子女再从事石油行业。
石油的开采不会在闹市区,一般会选择荒无人烟的地方。
继续拿中石化举例子,除了海洋钻井,山东东营附近的陆地的石油开采基本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工作的重心也基本上转移到了西部—新疆。
新疆地广人稀,本就人烟稀少,而钻井的位置大多在戈壁滩,毒虫的叮咬,南疆的风沙,北疆的严寒,各种残酷的自然因素就摆在你的面前,单靠想象是无法体会其中的滋味的。
钻井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型器械已经不像父辈时那么笨重,各种液压设备,电气设备的使用大幅度削减了劳动强度,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和不间断性, 钻井工作一旦运转,就无法停止。
夜班是无法避免的,在我看来,夜班本来就是灭绝人性的,人作为日行动物,无论白天东西多么充足,夜间混乱的
生物钟还是会让人晕头转向。夜班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明显的老于同龄人,还只是表象,真正的弊端,也许只有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你看到过四五点钟的太阳吗?我,基本上可以到。
孤独,恐怕这才是一线职工最大的悲哀 。随着部分地区石油资源的枯竭,中石化很多的钻井单位转移到了新疆。
一线职工撇家舍业离开故乡,不同于普通的搬砖打工人,沙漠戈壁的工作环境基本上让我们与世隔绝,每天见到的就是那么几个人,狭窄的圈子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无话不谈,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
吃饭工作睡觉就是生活的全部,连续几个月的沙漠作业让人身心俱疲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所有问题基本上只有让妻子来独自承担,内心的亏欠愧对结婚时的誓言。
总结一句话,我不会让我的子女在进入石油行业。
艰苦,迷茫,没有方向的管理。有理想的年轻人不要来
加油站加油,野外钻井
辛苦了
中石油一线还是稍微有点辛苦的,但是总归是国企,相对其他私企,还是不错的
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